1、吸附法油气回收
工艺原理:生产过程中从密闭鹤管收集系统管线来的汽油挥发气,经凝缩罐分离出其中游离液滴后,进入吸附罐A,挥发气中的汽油被吸附剂吸附在孔隙中,空气则透过床层。达到排放要求的尾气由吸附罐顶部排放口经阻火器后排至大气。
当吸附罐A汽油吸附量达到一定值、在吸附罐顶部即将穿透前,通过PLC程序控制系统按照预先设定、调整好的时间,自动切换至另一吸附罐B进行吸附工作,而吸附罐A转入再生阶段,由解吸真空泵对其抽真空至绝压15KPa以下,根据变压吸附原理,吸附在吸附剂孔隙中的汽油被脱附出来。
为了保证床层中的汽油被尽可能清除干净,在后期引入少量空气对床进行吹扫。吸附剂床层设置有上、中、下多个测温点。吸附剂吸附汽油时,由于吸附热的作用,床层温度会升高,当床层温度升至一定值时控制系统会及时报警,必要时自动切换至另一吸附罐工作,或关闭油气进口阀门,以确保安全。吸附剂脱附汽油时,为吸热过程,床层温度又会下降。
吸附罐进口油气管线及尾气排放管线均设有阻火器,在尾气排放管线上还可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真空泵机组采用液环式、闭环系统。脱附、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富气)进入真空泵后,与工作液及部分凝结的液态汽油在真空泵出口分离器中分离。分离器设置有液位高低报警联锁,当液位超过高限时,自动排液;工作液液位过低时,补液电磁阀打开。
真空泵产生的热量由工作液循环管线上冷却器中的冷却介质带走。自真空泵出口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气(富气)送至填料吸收塔下部,用常温汽油吸收。从罐区来的汽油由油泵送入吸收塔顶部,自上而下经填料与自下而上的油气进行充分接触,由于液体分压低、流量较大,相平衡分压比油气分压低,大部分的油气不能继续以气相存在,高浓度油气被成品油吸收。在吸收塔未被吸收的少量低浓度油气,从吸收塔顶部再引至吸附罐前油气总管,送入吸附罐进行循环吸附。
工艺要点:要精心筛选出适合汽油挥发气反复吸脱附场合的吸附剂,由于硅胶吸附挥发气中绝大部分的汽油,且温度升高小,而少量的活性炭对微量的汽油可进一步吸附,但温升较大,有着火燃烧隐患;所以吸附剂床层可分为硅胶和活性炭两种,通过分层铺放从而避免两者缺点,充分发挥活性炭吸附尾气浓度低的优势。
2、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
流程及工艺原理: 加油站一、二次收集系统来的油气(轻烃组分与空气的混合物)被送至炭吸附罐,轻烃被吸附在炭层上,除去了大部分轻烃后达标的尾气由炭吸附罐顶部排至大气。吸附饱和的炭吸附罐用真空泵抽真空,其中的轻烃被解吸,并送至超低温冷凝单元。先由超低温冷凝机组第一级预冷至+2℃左右,除去水蒸气,再继续由第二级冷至-40℃,将大部分轻烃冷凝成液态油,暂存于贮油槽。而未被冷凝的气体,送至回收碳罐吸附,尾气由回收碳罐顶部排至大气[4]。将“吸附、冷凝”两种处理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既降低了装置整体能耗,又充分发挥了吸附法适应性强、回收率高的特点,处理后尾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值得重视的是加油站要尽量采用增强型油气处理技术(EVR),将效率提高到95%以上,相应的要增加减少油枪滴油、尽量采用在线监测和后处理等技术。
除了“吸附法”和“吸附+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直接冷凝法”、“吸附+吸收”、“膜分离法”等工艺方案,从而找到最佳的油气回收解决方案。各种回收方法适用不同的场所,通常而言,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适用大中型油库,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适用小型油库、油船,“冷凝+吸附”法装置适用加油站。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检测依据的应该是相关部门出具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不会具体到具体的检测事宜,只是会提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各省份会根据情况出台《##省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确定明确的时间进度。
如河南省加油站必须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依据是《河南省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第一条:
治理任务和目标
1、治理任务
对全省储油库、油罐车和加油站实施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安装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系统),减少汽油容器倒换过程中油气挥发排放。
2、治理目标
2014年12月底前完成全省储油库、油罐车和高速公路、城市市区内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2015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治理工作。